【河南日报(农村版)】2014年1月29日第3版
2014年4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右三)莅临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考察调研。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右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校党委书记程传兴(左四),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右四),中心主任郭天财教授(左二),平台主任陈彦惠教授(右一)等陪同。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右一)在小麦核心区考察
2014年1月4日,谢伏瞻省长(左一)为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2013年5月27日,副省长王铁(右一)在南阳小麦试验区调研
2014年9月3日,袁隆平院士(左五)考察光山水稻试验区
“2011计划”又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推动高校的科技体制改革,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任务,鼓励高校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突破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形成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2012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2011计划”。按照河南省政府“在第一时间谋划申报国家级中心”的部署和要求,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牵头,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和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当年7月被批准为首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5月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成为河南省和全国农业院校唯一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这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赢得了新百年实现新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这标志着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作为“2011计划”首批领航员,担当起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任。
为河南现代农业奠基
“河南熟,天下足。”作为中国“粮仓”的河南,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居全国首位,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地位。河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在河南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承诺连续4年每年拿出3000万元支持创新中心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建设3万亩高标准“2011协同创新现代农业试验区”,试验区内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100%;生产管理精准化达95%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探索总结出3~5种农业和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模式,支撑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建立4个粮食作物“一田三区”高产示范样板,在河南4个粮食生产类型区,分别建立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十亩超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试验区、千亩技术示范区、万亩辐射带动区”,创造世界或全国同类型区高产典型,通过构建粮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心圆”模式,率先在省政府首批规划的50个粮食生产核心县(市、区)万亩示范区推广应用,实现夏秋两季亩产超吨粮或双增“100”,即亩增产100斤、增效100元的建设目标。育成一批粮食作物主导品种,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机械化作业,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的小麦、玉米新品种10个以上,并成为河南省和全国主导品种;新品种年示范推广面积6000万亩以上,并辐射推广到10个省份以上。集成创新一批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研究集成适应豫北灌区、豫中补灌区、豫南雨养区和豫西旱作区的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体系4套以上,成为河南省或全国粮食增产主推技术,累计示范推广1.5亿亩次以上,为河南粮食持续增产提供技术保障。建立现代粮食储藏加工一体化示范基地,以产后粮食绿色安全储藏、降耗减损、提高附加值与综合效益为重要目标,研发集成绿色安全储粮、清洁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减少粮食收储过程中损失率3%左右,提高加工得率3%左右;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率30%以上,为千亿斤粮食储备减损保质和加工转化增值提供技术支撑。
“中心”重大科研成果包括,构建“十、百、千、万亩一田三区”的“同心圆”粮食高产高效成果示范转化创新模式,创造小麦、玉米高产记录,集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引领区域粮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集成小麦、玉米安全收储与高效节能加工转化技术。构建粮食产后绿色储藏、精深加工和主食品工业化三位一体的粮食减损增效创新模式,显著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2011协同创新现代农业试验区”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统筹协调,省直有关部门整合相关资源,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中心”规划设计,并与地方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在试验区内建设气象自动观测站、信息化监控中心、GIS信息采集和变量信息采集终端、农机导航及自动化调度系统等,构建农情远程可视会商系统、农业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系统,把试验区打造成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粮食作物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涉农专业学生实验实习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领现代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示范基地。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规划,第一期在50个产粮大县(市、区)各建立1个粮食生产技术服务网点,每个网点招聘2~3名固定农业技术人员,建立1个高产示范田,并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播手段,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和全方位技术服务;第二期计划在覆盖粮食生产核心区的95个县(市、区)全面实施;第三期实现粮食主产区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网点全覆盖,在全省粮食主产区形成布局合理、点面结合、各具特色、综合配套的现代农业和粮食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对海南206亩粮食作物育种加代繁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分子快速检测、品质分析等实验室,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质量。
在“中心”建设期间,通过编著出版《小麦、玉米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建立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博物馆;主(承)办粮食科技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论文或学术论著;实施国际粮食作物访问学者培养计划,建立粮食作物科学家工作站和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信息交流平台,培养国际化粮食科技创新团队,提升中心的国际学术影响。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龙子湖校区建设“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园”,包括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A座、B座协同创新大厦和占地100亩的粮食作物协同创新试验基地。
“中心”育成并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的小麦、玉米新品种,将成为河南省和全国粮食主产区主导品种;研制的小麦、玉米高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成为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主推技术;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被地方政府采纳应用;研发的绿色生态储粮关键技术与装备、粮食节能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在粮食储藏、加工企业推广应用,支撑河南继续成为“中国的粮仓”、“国人的厨房”。
为了中原大地的丰收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王延觉司长先后来“中心”听取汇报、进行指导。在教育部“2011计划”推进座谈会上,杜占元副部长对“中心”从协作到协同、从协作到创新这种质的变化给予充分肯定。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河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在河南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省委书记郭庚茂批示:“这项工作既是技术创新也是体制改革,要精心安排,积极推进,不断总结完善,务求成功见效。”省长谢伏瞻批示:“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获准入选,可喜可贺。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农业厅要加大支持力度,把‘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全国一流创新中心,促进我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国家作贡献。”副省长徐济超、王铁等也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把“中心”作为协同创新的特区先行先试。河南省人民政府专门指派政府副秘书长胡向阳担任“中心”管理委员会协同推进总负责人,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气象局、省农机局、省农开办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明确支持方向和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进度,围绕3万亩现代农业试验区建设等多次召开会议,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将“中心”作为先行先试的政策特区,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作为建设主体,特批8个高层次人才引进指标和4个行政管理人员指标,增加15个博士招生指标和25个硕士指标,提供了1200平方米办公用房、6500平方米科研用房,在中牟建设400多亩协同创新科教园,在海南升级改造206亩协同创新南繁基地,将中原农村信息港纳入协同创新中心支撑体系,在龙子湖校区建设协同创新大楼,为“中心”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教育部批复的“中心”2013~2016年度发展规划和重大建设任务,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机制体制改革探索,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围绕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3万亩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和一田三区建设等进行协同创新,组建了7个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在方城县和长葛市建设了2个3万亩现代农业试验区,基于发展规划和目前现状,“一田三区”计划重点建设鹤壁市、温县、光山、滑县、西平和新的科教园区所在地六个区。在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13个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小麦、玉米、水稻“一田三区”高产高效技术攻关团队,制订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并实施。试验示范现代农业高新科技,促进粮食作物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中心”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南2011协同创新现代农业试验区总体规划(2014-2016)》。
“中心”所聘任的专家团队名单可谓华丽。聘请了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院士、美国前玉米遗传学会主席Thomas教授和著名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分别担任小麦、玉米、水稻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中原学者等数十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科院的科学家们和河南农大从事粮食生产的教授们组成庞大的专家团队。“中心”下属的农业实验基地在全省展开布局,“超级稻”+“超级麦”正在中原沃土生根发芽。2014年9月,在光山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科研团队共同建设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取得了万亩区平均亩产733.8公斤的优异成绩。袁隆平评价:“这个成绩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水稻大面积增产具有很强借鉴意义,第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简单!”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把“中心”作为先行先试的政策特区,不断探索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先后批准建设7个创新平台协同创新、2个3万亩现代农业试验区、5个一田三区和13个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从“中心”设置在全省各地的试验区、高产创建项目、高产攻关田不断传来喜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全面实现丰产目标。“中心”设置在鹤壁市万亩核心区经过专家组实打验收,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90.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15.4公斤,分别比前三年平均增产12.8%和16.3%。设置在方城的试验区广泛采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储藏与高效加工等技术协同攻关,2014年小麦、玉米两季综合产量比非试验区增产16.9%。设置在温县的15亩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通过集成高产抗逆耐密优良玉米新品种、种肥异位单粒精播、合理增密、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有效克服了去年河南夏玉米生育前中期高温和严重干旱、后期连续阴雨寡照和低温等不利影响,平均亩产达到1031公斤,创造了夏玉米高产的典型。“中心”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在光山县开展的超级杂交水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首年便创造了千亩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的优异成绩。
以“2011”为起点走向更高更远
2014年12月28日,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2013~2014年度考评验收会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新友、河南工业大学常务副书记王玉斌等考评验收委员会成员,万亩现代农业试验区、“一田三区”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出席会议。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在会上介绍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党委书记程传兴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年来取得的成绩。会议对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强协同创新中心软实力文化建设;二是要围绕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完善考评机制,使科技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三是要打造国际学术交流的新常态,培养具有国际化的学术思维和创新思维,把“中心”打造成引领国际粮食新趋势、新方向的学术高地和创新高地。会议要求“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全体人员自觉担当起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强协调,建设好创新平台、夯实好试验基地、打造好创新团队,早日把“中心”打造成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样板,树立农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的标杆,为河南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河南区域发展重点,积极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协同创新科技体系建设,科研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先后取得了6项国家科技大奖、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主持建设河南高校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河南高校近十年来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一系列重大成就,有力地助推了河南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不断进步。日前,2013年和201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名单公布,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汤继华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全国青年一代玉米育种研究的佼佼者,汤继华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973子课题、科技支撑计划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师德标兵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陈彦惠教授主持的“豫综5号和黄金群玉米种质创制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谭金芳教授参与的“黄淮地区农田地力提升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及其应用”获二等奖。“中心”主任郭天财教授主持的“现代农业试验区粮食作物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组装集优良品种、先进耕作栽培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与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农机农艺信息三融合技术,创新集成适宜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促进全省粮食持续增产增效,探索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条件下的现代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示范推广,为河南“四化同步”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经验与示范样板。郭天财教授还荣获第五届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和“河南省先进工作者”。中心岗位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的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平台主任陈彦惠教授主持的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作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荣获河南省优秀博士后流动站。承办了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作物学科“粮食作物十三五规划编制”调研会和2014年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第一届会员单位副会长单位和第七届河南省种子协会副会长单位。赵全志教授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河南农大为中心单列指标,首次采用“申请考核制”招收了15名博士生。“中心”拿出专项资金,设置“优秀新生奖学金”,对于有志农业科研的优秀研究生分别给予1万~2万元的奖励。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视察河南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讲话精神,自觉担当起了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重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强协调,建设好创新平台、夯实好试验基地、打造好创新团队,争取早日把“中心”打造成区域发展类协同创新中心的样板,树立农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的标杆,为河南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向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